close
父母的寵愛是一種恩賜,還 是煉獄般的折磨?而為了拯救所愛的人,你又願意打破多少限制?
我曾是某個人。一個叫做珍娜.福克斯的人。
看完這本《寵愛珍娜》之後,要寫心得就讓人相當的頭大....
在噗浪上一堆試讀客討論起這本書最讓人頭痛的問題...
就是在寫這本書的心得時要不要爆雷...
整本書架購在作者設定珍娜的身份....
如果破了梗就是破壞了作者在前半本書中的許多鋪陳...
但如果不點破珍娜的身份卻又無法去談很多這本書帶出的想法...
所以最後皓雪決定前面先不破梗的大概談一下這本《寵愛珍娜》....
讓對這本書以些興趣的可以先有一點點的了解...
後半段再有些破梗的深入的去談談這本書...
而讓人不爽的是,這本《寵愛珍娜》最開頭的導讀就是大破梗了...
不是只有大概說了故事的設定,而是很認真的把所有的設定細節都說了出來...
這樣的處理方式雖然可以讓讀者比較容易進入故事...
但相對的真的會破壞掉作者前面一兩章節的鋪陳呀!!
所以看過了那篇導讀之後,皓雪認為自己就算有破梗應該也不會比那個導讀還過份...
所以若是沒讀過這本《寵愛珍娜》的朋友...
若相信皓雪大概看一下後面一段的書本簡介後,有興趣就可以去買來看...
若覺的不怕有一些些破壞驚奇的,可以看完這篇網誌後再考慮是否要入手...
實際上皓雪是相當的推薦這本書的呀!..
而千千萬萬的是當你拿起了這本書...
請一定要跳掉前面的導讀文章!!
不然你一定會後悔的!!
The Adoration of Jenna Fox by Mary Pearson [Trailer Video]
--
讓我們依往例的來看看這本書的簡介吧:
[ 故事簡介 ]
這是他們告訴我的。但我不只是個名字而已。不只是他們告訴我的。不只是他們塞給我的事實
和數字。不只是他們逼我看的那些錄影片段。
十七歲的珍娜剛從昏迷中醒來,車禍的後遺症使她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身邊的陌生人告訴她
,她是珍娜?福克斯,而他們是她的父母。他們要珍娜看著一片片家庭生活錄影光碟,希望藉
此喚回她的記憶。可是,一切都顯得很不對勁。爸爸媽媽總是顯得小心翼翼,而對她十分冷漠
的外婆,眼神中卻帶著悲悽。她真的是影片中的那個珍娜嗎?那場意外究竟是怎麼回事?在她
昏迷的一年當中又發生了什麼事?逐漸喚回的記憶與現實交相衝擊,在充滿著疑問的氛圍中,
一件接一件驚人的秘密逐漸被揭露……
「我思索。真的有這樣的東西嗎?一個真的珍娜?或者以前的我一直在等著成為別人?」「或
許任何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組成的,這些瑣碎的事最終就累積成一個人,又或許我只是擁有的瑣
碎記憶還不夠多,而不足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人可以找到多少關於人的定義?而你
怎麼知道哪一個定義是正確的?」
一趟自我追尋的旅程
一場存在與認同的殘酷試煉
瑪麗.皮爾森是美國備受讚譽的青少年作家,文字簡潔純熟,角色刻畫生動,這本最新小說更
呈現出令人驚異的嶄新方向,在懸疑的氣氛中,對生物醫療倫理與人性的本質發出種種疑問,
帶領讀者經歷一趟難忘的旅程。瑪麗.皮爾森的故事充滿了豐富的想像,然而所有的情節與感
受卻又無比真實,她寫出青少年對自我認同的困惑與追求,親子間親密卻又緊張的關係,以及
對科技的想像與省思,讓小說在精彩的敘事之中,有了文學的深度。
作者簡介
瑪麗.皮爾森
美國備受讚譽的青少年作家,現居加州,專職寫作。曾獲「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協會金風箏
獎」、「傑杭特青少年小說獎」以及「南加州青少年圖書獎」等,著有《羅蕾拉街上的房間》
(A Room on Lorelei Street)、《大衛遇見上帝》(David v. God)、《夢想塗鴉者》(Scrib
bler of Dreams),以及最新小說《之間的幾哩》(The Miles Between)。而《寵愛珍娜》一
書不但獲得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金風箏獎」,同時也得到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內布拉
獎-安德烈.諾頓青少年科幻小說獎」的提名。
我思索。真的有這樣的東西嗎?一個真的珍娜?或者以前的我一直在等著 成為別人?
其實整個故是的最開頭如簡介般寫的....
十七歲的珍娜剛從昏迷中醒來,車禍的後遺症使她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
身邊的陌生人告訴她,她是珍娜?福克斯,而他們是她的父母。
他們要珍娜看著一片片家庭生活錄影光碟, 希望藉此喚回她的記憶。
可是,一切都顯得很不對勁。
珍娜為何會失去記憶...
為何他會昏迷了一年之後才醒過來...
許許多多的不對勁到底為何....
皓雪在看完全書之後想起導讀的殺傷力就一整個火...
因為導讀真的如"倒毒"般的把最重要的梗破了...
XD....下次若這位老兄幫推理小說寫導讀時,不知道會不會把兇手直接寫出來!!
而然這本書名為《寵愛珍娜》 ,被歸類在科幻類的青少年小說...
這書名一整個有很妙的感覺...
有經驗一點的閱讀朋友應該已經出現了很多的想法與猜測...
若想保留閱讀時的驚喜感就先看到這邊吧...
後面皓雪準備來大概說一下更多的設定與內容...
呃...嚴格來說從這一行往上算應該都算是在閒聊...
後面才算是真正對這本《寵愛珍娜》的試讀心得呀....(汗)
「一個人可以找到多少關於人的定義?而你怎麼知道哪一個定義是正確的?」
一趟自我追尋的旅程!一場存在與認同的殘酷試煉!
這本《寵愛珍娜》的主軸雖然是在談珍娜昏迷甦醒後...
重新的用另外的一個自己去認識過去的自己...
因為車禍所受的重傷讓全身只剩下了百分之十的大腦被救出...
身為某種新科技的開發者的珍娜的父親...
違反法律種種的規範,以珍娜百分之十的大腦為主體...
以原有身體的DNA重新培養出了欠缺的細胞...
在用違反規定與法律的新技術讓珍娜在次的回到了他們的身邊...
而甦醒後的珍娜雖然保留了原有的百分之十的大腦...
與父親用技術傳輸進大腦中的所有"資訊"與"記憶"...
用舊的大腦與曾存在大腦中的所有資訊去思考...
用新的身體與從新認識的計憶與回憶去拼湊出過去的人生與未來的希望....
但這樣存在著的珍娜,是原來的那一個珍娜嗎!?
而這樣被製造的珍娜,可以算是真正的珍娜嗎!?
其實從電影《AI》或《變人》中...
故事的表向都是在談論著擁有AI的機器人是否可以被認定為一個真正的人類...
但另一個角度去探索著,又可以思索著到底怎麼樣的認定與規範...
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類....
而又往往我們可以從這些故事之中反思...
身為人類的我們自己,是不是夠資格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
而在《寵愛珍娜》中,也談到了科技的進步去感變了許多原本的大自然種種...
好比改變了許多如玉米般的農作物的基因,去讓他們更符合我們人類所需..
但卻往往忽略了這樣子的改變,卻遺失了原有的玉米原生品種的基因!!
而玉米之外呢?!
還有多少的原生物種也默默的在我們不注意的情況下消失了....
而又對照起故事的主軸”珍娜"的身上...
基因工程與科技的不斷進步...
漸漸的我們可以在小孩出生之前先知道是男是女...
又或是可以先篩選出一些患有先天疾病的情況..
又或者再更進一步的,我們可以"做出"我們想要的孩子....
這或許可以算是一種進步!!
但換一個角度來說,這種違反自然的方式是否有我們不了解的問題!?
老實說起來我們都不是那麼的肯定!!
而再更進一步的去思考...
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基因工程的進化...
人類隨著年紀增長所隨之而來的老化與病症也漸漸的可受控制...
但這樣進步是否又有違自然...
而以科技而延長的生命,是否還可以算是生命呢!?
這樣的生命與未來我們極可能會面臨的人工AI人格化的界線...
是否又會越來越模糊呢!?
上面的問題其實都是大哉問!
但許多的科幻小說與電影都在談論著這樣的問題...
更甚至許多哲學家也都探索著這樣的問題...
有些人或許會認為這本《寵愛珍娜》的議題已經太多人談過了...
但無論是故事的流暢度與感受度都相當的值得推薦...
父母的寵愛是一種恩賜,還 是煉獄般的折磨?而為了拯救所愛的人,你又願意打破多少限制?
好像這篇心得已經落落長的寫了一大堆東西了...
不過這本《寵愛珍娜》讓皓雪還想在最後再跟大家談論一個議題就是書中的這一句...
父母會為孩子做到什麼地步?
在書中無論是珍娜的父母面臨著珍娜的重傷...
又或是珍娜甦醒後讀著看著從小到大父母一點一滴的記錄他的每一刻成長....
亦或是珍娜的外婆面臨著是否要違反原則的去幫助女兒...
又或是書本最後珍娜好友的父母出現在珍娜家的門口...
其實都帶給皓雪相當的震撼...
或許是皓雪現在自己有了小孩子的關係...
所以看著書中珍娜的父母談起當時只有10分鐘的考慮時間...
要決定是要遵守法規與限制,眼睜睜的看著珍娜離開自己..
還是要不顧一切後果的盡自己所能的去救自己的孩子...
相當的讓皓雪深深的思索著...
從這一個角度去思索就會更驚覺...
這本書的書名會叫做《寵愛珍娜》,在某種程度來看...
無論是"寵愛"與"珍娜"都有著相當的比重可讓人思考的地方...
每一個人的不同感受面對著這樣看似簡單的書名...
與書中那一個個不同卻各自值得深思的題目...
都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與想法!!
老實說起來這本書真的還想跟大家分享的地方還有好多..
不過皓雪覺的就算自己寫的下去...
看的人也會開始覺的厭倦了...
反正就是相當推薦這本書给大家...
也希望看過這本書以後也能多來跟皓雪討論一下呀!!
PS.最後的最後再破梗的丟出一個小疑惑....
就一起放在最後面與大家來分享與討論...
若有高手知道也可以回答一下呀!!
《寵愛珍娜》的一個疑惑:科幻小說中很愛用藍色當成異類的表象色嗎!?
《寵愛珍娜》如此,《食夢者的玻璃書》也是,XMAN的變形女也是藍色,
還有倪匡很早期的《藍血人》,不知道有沒有人為科幻還是西方文學有研究,
為何都是用藍,而非綠色黃色或紫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